如何制造“黑白颠倒”的《汉密尔顿》?
如果要评选本世纪为止最具开拓性和影响力的音乐剧,《汉密尔顿》(Hamilton)无疑拔得头筹。它不仅被称为音乐剧的革新之作,影响力也漫过整个剧院行业,深入到美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之中,《纽约时报》称之为“奥巴马时代进步、多元爱国主义理想的最高艺术表达”。最近,这部音乐剧的“官摄版在Disney+频道上线,从未到过宽街的观众得以在家中一窥它的真容。
《汉密尔顿》由 Lin-Manuel Miranda 创作并主演,整合了传统音乐剧与嘻哈文化,连同具有想象力的舞美,展现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传奇的一生——他一个身无分文、缺乏人脉的移民,纯粹凭借头脑、才能和魄力,将自己推向了国家叙事的中心,最终成为美国的开国元勋与10元美钞上的人物。
在2016年托尼奖中,《汉密尔顿》收获了16个奖项提名,并斩获了最佳音乐剧、演员、剧本、配乐、服装设计、灯光设计、导演、编舞、编曲这11个奖项。可以说,它革命性的成功来自每一个细分领域的至高呈现,也让从不同切片下观察这部音乐剧具有更多了意义。
2016 托尼奖现场
启幕,台上穿着马裤和铜扣大衣的人告诉观众这里是1776年的纽约。一个19岁少年刚从加勒比前来,他被称为“私生子、移民、妓女的儿子”,正是本剧的同名主人公亚历山大·汉密尔顿。这个小人物最初穿着乏味的褐色大衣,准备接受教育以出人头地。他行动起来,把握机会,逐渐与一群反英革命党人联手,成为乔治·华盛顿的亲信,蓝色的军队的登上财政部长的位置。
“汉密尔顿必须是绿色的,因为金钱就是绿色的,”《汉密尔顿》的服装设计师Paul Tazewell说。“这是Miranda对我的唯一要求。”从接到剧本开始,他就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收集18世纪平民和历史人物的服饰,建立了丰富的素材档案——但这对美国人并不陌生,自小学以来大多数人都熟悉这种打扮。对Tazewell来说,挑战来自如何将这种传统的服饰整合到当代嘻哈风格的音乐剧中。
他选择让演员的服装回到过去,而妆发留在当下。男人穿着长而蓬松的大衣,女人穿着紧身胸衣,妆发上几乎感受不出历史与戏剧感。为了让服装有利于在舞台上唱歌和跳舞,Tazewell和团队试图将牛仔裤,T恤和运动鞋的穿着方式与演出服联系起来。Schuyler姐妹的礼服由塔夫绸(Taffeta)制成,这是那个时代婚礼礼服中的流行材料,Tazewell让塔夫绸紧贴在胸围周围,从腰部开始剪裁,以方便演员移动。同时女性合奏也穿着现代剪裁的护腿,内置弹力板,其舒适度与跑鞋无异。
唯一没有参照历史的服装来自英王的礼服,它的灵感是一副肖像画,极度的轻浮让这个诙谐的人物具有了漫画感,让他可以随时游移在舞台之外,也可以乱入大洋彼岸的内阁。
滑动查看更多
美国建国之后,汉密尔顿在政治上与人争斗,不惜自曝婚内出轨的秘辛,成为美国政坛上第一起桃色丑闻的主角,最后他与曾经的好友、副总统阿伦·伯尔决斗,并在决斗中拔枪射向天空,用死亡捍卫自己的荣耀。取意于此,《汉密尔顿》采用了旋转的轮盘作为舞台上的超现实元素出现,控制着时间流转。转盘的灵感一方面来自汉密尔顿家乡加勒比岛时常登陆的飓风,另一方面也隐喻他面对的历史风暴。同时,旋转的舞台也表明了汉密尔顿众多人物之间的周旋。
同时也因为《汉密尔顿》整个故事讲述了国家的诞生,舞台最初出现的是大量搭建未完成的脚手架,空间感凸显了百废待兴的氛围。随着故事的推进,背景开始出现了更具视感的墙体,呈现逐渐牢固的国家基底。大量的绳索、滑轮以及木质结构舞台,则指向这个围绕移民的故事来处:很多移民都是乘船到达美洲大陆,布景中的航海元素关照了这一点。
百老汇并不缺乏如点唱机一般音乐剧,将流行音乐嵌入宽街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汉密尔顿》的音乐之所以特殊,是它对饶舌(rapping)这一形式贯穿始终的运用,完美融合了两种看起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形式。
Rap的速度可以在台词中塞入爆炸的信息,这让冗长的历史题材降低了门槛。全剧分为两幕,分别选入了23首歌曲,在时长两个半小时的音乐剧,总共唱了46首歌。作家Leah Libresco曾计算过剧中歌曲歌词的速度,最快是一分钟200个词,平均一分钟144个词,Goldsberry在《Satisfied》中贡献了24秒内121个词的成绩,是最快的唱段。在《Guns and Ships》中,Daveed Diggs 在3秒的时间里蹦出了19个词。Libresco发现,如果《汉密尔顿》用百老汇音乐剧的平均速度来演唱,那大概要唱四到六个小时。
《汉密尔顿》在与其他百老汇音乐剧比较中,词汇数量拔得头筹
说唱同样赋予了每个角色不同的表演风格。《Satisfied》是剧中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个人感情的纠结、时光倒流的回忆再加上饰演者Renee对rap部分令人惊叹的演绎,将情绪推向高潮。拉法叶从80年代简单的说唱节奏开始,到最终用高超的flow技巧进行超速的饶舌迎合人物变化。华盛顿的说唱则偏慢、富有节奏,符合他的思考方式和人物形象。这也是为什么观众看到美国国父和幕僚们激情battle,也不会感觉到突兀的原因。
点击观看《汉密尔顿》中《Satisfied》章节
同时,嘻哈文化从野生、边缘、底层走向主流,与汉密尔顿的奋斗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Miranda创作《汉密尔顿》的灵感来源于2004年Ron Chernow撰写的汉密尔顿传记。他在这本传记中看到汉密尔顿的人生与现代美国人的人生仍然如此相似。他说:“汉密尔顿的人生与美国的建立都是传奇的,它们与嘻哈的精神是一致的——你讲述艰难与困苦,如果你讲得足够动人,你就能超越苦难。”
Miranda创作这些音乐的时候,都是在取材的旅途之中。在A火车(A Train)上它写了《Wait For It》。在汉密尔顿的出生地Nevis,完成了《Nonstop》的作曲,在蜜月地点完成了《You’ll Be Back》的创作。如果坚持看完了十分钟的演职人员表,会在最后的两分钟听到一段谢幕的音乐。这是剧中所有歌曲的混音,且没有被收录在官方的专辑内,算一个小小的“观影彩蛋”。
镜头语言对《汉密尔顿》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纬度。它来自百老汇理查德·罗杰斯剧院(Richard Rogers)中的9台摄像机,将首排的仰视镜头、舞台两侧与全景、观众席的最佳位置以及从未被看到的鸟瞰视角全部囊括进来,尽可能地保留下《汉密尔顿》现场表演的震撼感。
在高清设备的加持下,许多舞台上难以被察觉的微妙细节被赤裸的呈现出来。其中最名场面的莫过于英王的扮演者 Jonathan Drew Groff 在表演《You’ll Be Back》时大喷口水。这首滑稽的歌曲,与其他曲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既是乔治三世唱给自己殖民地的分手曲,同时也是对60年代以披头士为代表的英国乐队“入侵”美国的巧妙致敬。
一般来说,剧场擅长于场面调度和较为抽象的表达形式,利用观众的想像去幻想故事发生的环境,而电影则择长于实景的拍摄和镜头剪接的运用,导演Thomas Kail在有限的条件下将二者进行了结合。他透露,常用的镜头处理就可以更主观的引导观众窥探人物的内心想法。“《Satisfied》的演唱中我们选择了较为凌厉的剪辑和频繁切换镜头,包括特写、远景、俯视镜头等等。这能让观众看到Angelica在处理矛盾时的心乱如麻”。他说:“使用特殊的电影技巧与这首歌打破传统的戏剧语言是相似道理。”同时,由于“官摄版”取材自两场现场演出和第三天没有观众时的补拍,细心的人也许还会发现“穿帮”的镜头。
《汉密尔顿》的官摄片原定在2021年10月15日北美上映。但因为疫情的原因,迪士尼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拿到了线上发行权,并将它放在独立日的周末上映,联想到美国愈演愈烈的BLM运动,其意图自然不言而喻。它为屏幕生存的人们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遭遇了更广泛的争议。比如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差评中,很大一部分都在讨论“明明都是真实的白人历史人物,为什么要用黑人来演呢?”
《汉密尔顿》最初的争议来自历史学家。他们认为,音乐剧在很大程度上美化了历史。汉密尔顿并非如剧中那样对奴隶制度尖锐的反抗,甚至华盛顿本人都有对蓄奴制度的默许。只不过音乐剧很好地平衡了信源、史实和创作的关系,并不能等同为一堂历史课。
其实观众第一眼看到《汉密尔顿》就能明白:这里并没有“还原史实”:华盛顿、汉密尔顿、杰斐逊等历史人物由非裔、拉丁裔等少数族裔扮演,群舞演员也大量使用少数族裔。主要演员里,只有扮演英王乔治三世的 Jonathan Drew Groff 是白人——还是作为被讽刺的丑角出现。Miranda毫不避讳选刻意为之的选角,他说想让剧中的演员看上去就像如今的美国。舞台与现实互相形塑的,正是艺术作品跨越时间的珍贵之处。在官摄版上映时,Miranda说,“这是献给饱受创伤的世界的一份礼物。”
汉密尔顿这个角色,上一次在百老汇的舞台上重磅登场,是 Sidney Kingsley 的1943年剧作《The Patriots》,当时美国正深陷于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剧中的汉密尔顿非但不是平民英雄,反而更像法西斯分子,试图在美国实现金钱贵族统治。在2015年的《汉密尔顿》中,汉密尔顿摇身一变成为崇高的开国者和美元的缔造者,是底层奋斗成真的美国梦化身。如今,汉密尔顿的舞台上更为被关注的是有色人种的移民传奇。下一次,汉密尔顿会是怎样呢?无人预料。
Writer 撰文
李靖越
Editor 编辑
Roman